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上学的时候,说到要点,大伙是否都习惯性的看重?要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常常出题的地方。
1.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一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二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办法
①是不是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可以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学会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学会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用途力、氢键的定义。
②学会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学会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肯定是极性分子。
⑤容易见到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3.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三
1、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2、主要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第一周期除外,因为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4、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5、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6、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7、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伴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伴随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因为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备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备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是什么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少气体。还有一些依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侧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侧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4.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四
乙烯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借助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
CH2=CH2+H2O→CH3CH2OH
5.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五
1.区别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定义。正确书写容易见到元素的名字、符号、离子符号,包含IA、IVA、VA、VIA、VIIA族、稀少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容易见到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离别、萃取分液、溶解除杂等。
容易见到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
3.理解原子量、分子量、摩尔水平、水平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学会化学反应分类的特点及容易见到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
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肯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更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肯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还原性酸、_氧化物、_氢氧化物[Al3]、过氧化物、酸式盐
10.酸的强弱关系:HClO4、HCl、H2SO4、HNO3:H2SO3、H3PO4: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可能不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概念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_氧化物或_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未必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很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水平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6.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六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办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氧化物等作正极。
②依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依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依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种类: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一般是电极本身消耗,水平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随着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7.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七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还原剂;升价后生成氧化产物。还原剂具备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减少→被还原→是氧化剂;降价后生成还原产物,氧化剂具备氧化性。
3、容易见到氧化剂有:Cl2、O2、浓H2SO4、HNO3、KMnO4、H2O2、ClO-、FeCl3等,
容易见到还原剂有:Al、Zn、Fe;C、H2、CO、SO2、H2S;SO32-、S2-、I-、Fe2+等
4、氧化还原强弱判断法
①知反应方向就了解“一组强弱”
②金属或非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的离子越不活泼
③浓度、温度、氧化或还原程度等也可以判断。
8.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八
物质的分类
1、容易见到的物质分类法是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混合物按分散系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中间大小分散质直径大小为1nm—100nm之间,这种分散系处于介稳状况,胶粒带电荷是该分散系较稳定的重要原因。
3、浊液用静置察看法先辨别出来,溶液和胶体用丁达尔现象辨别。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4、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用半透膜可以离别提纯出胶体,这种办法叫做渗析。
5、在25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红褐色,即制得Fe3胶体溶液。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力用途下向阴极移动,从而该极颜色变深,另一极颜色变浅,这种现象叫做电泳。
9.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九
二氧化硅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10.高中一年级化学科目上册复习要点 篇十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可以误觉得NA就是6.02×1023。
比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存在哪种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率关系。假如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不可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越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可以再加蒸馏水。
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可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