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研,需要筹备哪些资料?什么是应具备的,什么又是可用可不需要的,下面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1、必买资料
1.考试真题
考研有统考和自命题之分,统考的考试真题很容易获得,市面上的考试真题资料也比较多,自命题考试真题的获得相对更难,少数院校专业的考试真题甚至都找不到。
考试真题是考研最为宝贵的资料,也被成为考研的“核武器”,统考考试真题可以让大家深入研究出题方向、出题规律、考试知识点分布、正确答案的设置原则等等,而自命题考试真题同样可以让大家了解地感知目的院校的出题风格与复习重点,比如是主观题为主还是客观题为主,课本的什么章节什么要点常常出题,把这类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维持一个正确的航向。
2.教程/全书
对于自命题的科目,教程是需要要用的,部分学校也会给出推荐教程;也有部分学校不推荐复习教程,这种的可以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是询问考上的学长学姐,基本上都是能找到的。
对于统考科目,市面上会有不少机构/老师出的复习全书,比如政治科目:不推荐用大学的马克思、毛中特、思修法基等书本,考研复习全书类的如精讲精练、大纲分析更为全方位和具备针对性。数学科目的大学教程是值得用的,特别是同济版的高数,可以借助教程进行第一遍复习,数学也有用率极高的复习全书,譬如:李永乐版、张宇XX讲,作为第二轮与后续复习用。英语科目没完全针对性的教程与全书,是阅读、词语、写作如此分项的辅导用书,除去考试真题以外,词语书是用率最高的。
3.复习资料
对于不少科目而言,在进行了要点复习之后,必然需要进行训练巩固,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但考试真题数目毕竟有限,更多训练的需要则通过复习资料来满足。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政治1000题、数学660题、英语阅读150篇这种的等等。
2、可备也可以不备
购买这类资料有利有弊,假如你有十分充裕的备考时间可以购买一下,但假如时间不宽裕的话就能果断舍弃这类资料。
1.“内部资料”
有的专业课“内部资料”,这个主要针对自命题科目的,一般是指这个学校专业本科生上课的课件、期中期末考考试试题等,有肯定的参考意义。这种假如有空闲能获得的话,可以去争取;假如时间来不及,也没影响。当然对于19的同学而言,目前都是有空闲的。
2.高分笔记
这里说的笔记当然不是抄书的那种而是要点和错题的总结。不少考上的前辈在营销推广我们的资料时都会说,有了笔记就能迅速把握重点,省力省心,叫你学会先机。不过,要了解笔记记录的是一个人在看书做题过程中遇见常识盲点或误区。
3、不必买的资料
1.划出重点的专业课书本
不少同学担忧抓不住重点,于是选择购买学长学姐勾出重点的专业课书本。其实大伙对于考试知识点的敏锐性源于很多题目的磨练与常识的不断累积。不言而喻,那些被荧光笔勾出在前辈眼里自动放大的重点,对于第一次翻看课本的菜鸟来讲可能并不可以引起相应的看重。而且,由于书已经被划得面目全非,自己想再添加或者勾划要点就会有的困难。所以,还是自己亲力亲为吧,这个是不可以偷懒的。
2.重复性资料
特别是公共课科目,市面上的资料可谓是琳琅满目,不少同学生怕遗漏了什么,就买了A机构的、B机构的、C老师的一大堆资料,这个是完全没必要的,考研复习在于成效,而不是表面上的量,以往的事实也表明多数资料书都没借助起来。